服务贸易型展会寻求突破的几点思考

(钟韵/ 采访报道・摄影)相对于看得见、摸得着的「商品」,展示抽象的「服务」,难度和复杂性更大。举办服务贸易型展会时,如何使效果最优化,值得探讨。

北京市国际服务贸易事务中心党委书记、常务副主任梁惊原介绍,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,世界经济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,中国也进入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。为更好地促进中外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交流合作,经国务院批准,由商务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(北京)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(京交会)自2012年起在北京举办。京交会自诞生之日起,就承载了促进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历史使命,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京交会的培育和发展。2015年,国务院出台了《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》,提出要形成以京交会为龙头、以各类专业展会为支撑的服务贸易展会新格局;历届京交会,均有国家领导人出席、指导。

随着京交会发展,组织者也有一些思考,希望能有所突破。梁惊原说道,作为仅有五岁的展会,京交会还在婴儿期。相比起已逾60年、举办过一百二十余届的「老大哥」广交会,京交会的未来发展之路还很长,任务还很重。加之,京交会也是全世界范围首创、没有前例经验可循的「服务贸易」展会,相对广交会「商品贸易」,可以说,难度和复杂性更大。基于此,有三个问题需要思考。

第一,对服务贸易交易会来说,究竟是「展览」的效果更好、还是「会议」的效果更好?京交会有展、有会、有交易,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,究竟什么样的方式才更有利于促进服务业的交流和交易?

第二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关联的问题。什么样的展览方式、什么样的会议活动形式才更有利于服务行业的交流和交易?因为服务是抽象的,其展示不像商品那么样的看得见、摸得着;如何采取更有效的展示方式和会议加上活动的方式?这也是京交会不断探索的。

第三,作为交易会,促进交易是根本目的。如何更有效地、更有针对性地邀请到国际买家参加京交会?这也是京交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、需要破题儿的关键。

Sponsored Post